倒时留下的一个膝盖印和张果老斗笠掉在桥上时打出的圆坑。当然这只不过是人们编造的一个神话故事,借以纪念古代的能工巧匠。
孙思邈:581~682年,华原即今陕西省耀县人,唐朝医学家。一生精研医学,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30卷,论述各种疾病数百种,收集防治疾病方剂近万帖,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孙思邈所论下颌骨脱臼治疗原则与现代无异。他提倡用葱叶导尿,是导尿术的发明人之一。他还指出用动物甲状腺、海藻等含碘的药物防治夜盲病,用含维生素B的谷皮汤熬粥防治脚气病。他首先发现糖尿病患者小便味甜,做不诊断、鉴别病症的依据,并告诫不可为糖尿病患者施针行灸,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成效卓著。他对麻风病、结核病、霍乱、痢疾等传染病的论述也超过前人。他还强调“生命在于运动”,提出一整套老年保健操、居处、环境、食疗、药疗等保健方法。是不是还有“气疗”法、“心疗”法?他在药物学、针灸学上也有较大贡献。
一行大师:683~727年,俗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人,唐朝天文学家、佛学家,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邹国公张公谨的曾孙。21岁出家为僧,先后在嵩山、天台山研究佛经和天文历算。曾翻译《大日经》等典籍,一度为密宗大师。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应召到长安,后受命主持编修新历法,开元十五年727年编成《大衍历》。修历伊始着手新天文仪器的制造和天文观测。与梁令瓒制成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重测150多颗恒星的位置。在新历中应用二十八宿距度的新测值,改变长期袭用汉代旧值的状况。主持全国13个测点的天文测量,并根据太史监南宫说等人在河南4个测点间得出纬度相距1度,南北相差129.22千米的数据,同现代测量子午线一度的长112.2公里相比,虽然有较大误差,但这却是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子午线长度记录。《大衍历》中描述太阳视运动的不均匀性,计算上创用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法。还发明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