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分,北京西郊的晨光新总部工地飘着细雪。李妍踩着防滑板走向施工现场,晨光手账的定位器显示,地基中央的齿轮残片正与她后颈的线粒体标记产生0.3赫兹的共振——那是2015年从陆家老宅废墟中挖出的诺亚计划核心部件,如今被嵌入“晨光基因博物馆”的基石。
“李总,MIT的陆先生视频会议接入。”助理递过平板电脑,屏幕里的陆沉穿着实验室白大褂,腕间的“L”纹身被防辐射袖套遮住,身后是堆满星芒基因样本的低温柜。“情感路由器的首次太空测试成功,”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光映出NASA的标志,“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佩戴晨光徽章后,脑波数据里的‘希望值’提升了47%。”
施工现场突然传来惊呼。张小雨抱着笔记本电脑冲出帐篷,屏幕上的基因图谱正在自动生成星芒图案:“纳米比亚的孩子们传来消息,他们后颈的星芒纹路能接收卫星信号——和情感路由器的频率完全匹配。”她调出监控画面,星芒部落的孩子们正对着星空书写,手账纸张的反光在卫星云图上形成全球共振网络。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