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主要交易口外的骡马,叫军屯骡马大集。一些远道的买卖人疲于来回奔波,干脆就在市场附近建起了房子,常住在这里。渐渐地,房子建得多了就形成了一个村落。这个村子开始叫军屯,乾隆二十五年,黄姓人家出了一个探花,给全村人挣足了面子,于是一致同意就改成了黄官屯。这一举动,既是对黄姓人家的褒奖,也是为了自己也沾沾喜气。
新中国成立以后,区公所上报成了小黄屯,遭到了全体村民的强烈抗议,但是也没能改过来。因为知道的太晚了,章都刻好了,小黄屯就小黄屯吧,谁让咱村确实小来呀!小黄屯是个杂姓庄子,不足三百口人的个村就有二十多个姓氏。别看小黄屯村不大,不好管那是出了名的。村干部换了一个又一个,全村的成年男性,不傻不潮的基本都当过。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那个年代,镇工商所主要任务是在集市上收工商管理费。买卖人赚点儿钱不容易,不愿意交啊。于是工商所就找了两伙收费协管员,黄培虎领几个人负责小黄屯大集,狗肠子领几个人负责巫镇大集。巫镇集赶二、七,小黄屯集赶四、九,平常是两个组各管各的,春节、中秋节前的几个集忙,就联合办公,狗肠子收东头,黄培虎收西段。无论是各管各的也好,还是联合办公也罢,黄培虎这组从不出事儿,收上来的钱还多;狗肠子这组每集必打,收的钱不够请派出所那帮子人喝酒送礼的。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