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诸脉浮数,当发热,而洒淅恶寒,若有痛处,饮食如常者,畜积有脓也。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六七日当汗出而解。反发热者,差迟。迟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也。
这句话出自中医古籍,是对某种病理状态的形象描述。“诸脉浮数”指的是脉象表现为浮而数,浮脉通常表示病邪在表,数脉则往往与热邪有关,合起来可以理解为病邪在表且有热象;“当发热,而洒淅恶寒”描述的是病人有发热的感觉,但同时又有畏寒战栗的症状,这是表证常见的寒热往来现象;“若有痛处”则表明可能存在疼痛的部位;“饮食如常者”,说明患者的食欲和消化功能并未受到明显影响,这在某些重病或急性病中是不常见的,提示病情可能并非单纯的外感风寒;“畜积有脓也”,是这句描述的关键所在,意味着体内可能有脓液积聚,这可能是导致上述症状的重要原因。
脓是热毒炽盛、气血壅滞、血肉腐败的结果,常见于痈疽等外科疾病中。若体内确有脓液积聚,不仅会出现发热、恶寒等症状,还可能伴随局部的红肿热痛。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