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看来,人体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是息息相关的,而春天作为万物复苏、阳气升发的季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也呈现出相应的特点。
在春天进行针刺治疗时,应当选择经脉上的俞穴(即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以及肌肉和皮肤之间的腠理进行针刺,并通过适当的刺激使局部出血(这里的“出血”并非指大量出血,而是指轻微的刺络放血疗法,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如病比较重的应久留其针,其气传布以后才出针,较轻的可暂留其针,候经气循环一周,就可以出针了”,阐述了针刺治疗时留针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的轻重来决定。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较长时间地留针,以待针刺所产生的气感(即经络气血的感应)充分传布至全身,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而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则可以相对较短地留针,待经气在局部循环一周后即可出针。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