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三省交界的普通的村子里,这一年村子里共出生了六个孩子,其中五个男孩、一个女孩。
村子坐落在黄河河道转弯形成的牛梭子环抱里,距黄河不到十公里,村里约有800多人,一条大街东西走向从村子的中间穿过,还有一条自村子东北角向西南延伸到东西大路中间就断头的斜街,南北也有两条街道,把村子分成了几块儿,胡同基本是南北走向。村里有两口老井,一口位于东西街与斜街交会处的西南角,一口位于斜街中间的北侧。两口井清澈见底,水质甘甜,据村里的老人讲,这两口井不论旱涝年境,都从来没有干涸过,夏天清凉,冬天柔暖,一步之遥的其他井水却是苦涩的,只能用来洗衣浇菜。记得到了夏天,吃凉面时,都须到这两眼井里去挑水,用刚挑来的水掏的面,尽管凉面中只放点自留地里种出的蒜做成的蒜泥和黄瓜丝,放点从代销点买来的漂着蛆的5分钱一葫芦的水醋(注:一般代销点进货后,会在醋中加入一定量的凉水,容易生蛆),偶尔放点在地里干农活或割草时采摘的薄荷叶,家里条件好的还会放点老咸菜末,没有记得放过香油,但吃起来真的很美、很香、很舒服,吃到肚里,凉凉的。村子里有一个做凉粉的,每年夏天会在水井的旁边卖凉粉,问他为什么只在这儿卖,不去走街串巷去兜售,他总是回答“离开这井水,味道就变了”。冬天,特别是春节前,几乎家家都会把擦好的用水焯过的白萝卜丝,从井内取出的水,在井边一次次淘洗,去除萝卜的杂味。看着井口冒出的缕缕白色水汽,仿佛身处仙境。尽管不知道历史上这两眼井是不是从未干过,但从记事起,就没见干涸过。所以老人们每每讲起这两眼井的来历,感觉是真实的。
夏天的晚上,总和大人们一起在老井边乘凉,他们会经常重复这两口井的传说。相传800多年以前,推算应该是宋朝末年,村子里来了一个拉骆驼的南蛮子(对南方人的蔑称),会看相,看风水,看得很准。在来我村的路上,还有好几里地的路程呢,就看到村子的上空好似着了火一样,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