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有了心之信,自然会从中生出对真理的向往,这时所求自然会从‘真理感’转变为真理本身,某种意义上说,求真与‘真理感’是不相容的,求真的人怎么可能被‘真理感’诱惑、羁留、牵绊,那张画皮下不是真理,而是自己的自以为是、无明、本能、愚妄和人性弱点。如果求真,那自然会看到万物本自无言,而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一切认知其实并没有离开这个原点,有什么样的用心,就有什么样的信,就有什么样的知,围绕原点,互为因果…”
忽然,年轻人的神情从自言自语又回到了现场,“‘真理’不在‘是然’中,‘真理’在‘本然’中,且无需‘真理’之名。对事物的认知我称之为‘是然’,因为这种认知最终都是告诉我们事物是什么,但认知的构成大家已经大致看到了,里面有哪个是可以在客观上真正确定、真实的?有哪一个不是主观的?”停顿片刻,无人做声,“所以对事物的认知中不可能有真理,但可以有在一定条件下暂时正确的认知。”
说到这儿,年轻人再一次把时间留给众人,现场鸦雀无声,偶尔几声鸟鸣划过微风。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