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工商食官”制度开始松动,独立的商人相继出现,各诸侯国都开始重视商业发展,许多大商人还活跃在政治舞台,比如:辅佐越王勾践复国的范蠡、齐国国相管仲、齐国大夫鲍叔牙等,这些在政治上有卓越成就的人都曾是商人,在当时人们已经对商业有了粗浅认识,“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想要快速赚钱,还得发展商业,重视商人。
战国中期,统治者们对工商业的政策又发生了变化,“重农抑商”的思想渐渐成为主流,这还得归功于商鞅。商鞅觉得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弃本求末之人皆是游手好闲之徒,都应该罚去做奴隶!
也就是他,在变法时变着法儿的打压商人,压制商业发展。不许商人经营粮食生意,还要给商人加重税,让老百姓都觉得做商人没前途,从而乖乖去种地,商鞅增加粮食生产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