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的考试,也就这么在波澜不惊的情况下结束了。而当最后一场考试真正结束的时候,其实对所有的学子来说,也是一个解脱的时候。
陆垚虽然了解过许多的关于古代科举考试的资料,但是,这次他可以说是身临其境,亲自参加了一次宋代的科举。不得不说,单就这次科举考试的经历来说,陆垚觉得这科举制度,至少在这个时候,还是利大于弊的。
宋朝是国家全面推行科举取士的第一个王朝(唐朝虽有科举,但每年不过录取一二十人,宋代的进士选取数目扩大了十倍以上),科举制度为宋王朝源源不断地输送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宋仁宗嘉祐二年的省试,出现非常多的牛人:苏轼、苏辙、曾巩、张载、吕大钧、程颢、王韶、吕惠卿……后来的宰相章惇也参加了这一次考试,但因耻于名列其侄子章衡之下,放弃了功名,嘉祐四年又参加考试,名列进士甲科。这份名单,庶几囊括了当时最优秀的政治人才、文学人才与哲学人才。其实,宋仁宗朝四十年间,无数才俊都被科举制发现,进入国家的储才库,几乎做到了“野无遗贤”。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