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6G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断代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断代(2 / 3)

我们不妨将宋钧和元钧的特点都列出来,再对比这只小碗的特征,来取一个变化的中间值,看看它到底像是从宋到元过渡中的哪一个阶段。”“那么宋代钧瓷与元代钧瓷有什么区别呢?大约可以从釉色,胎土,流釉,窑变几个角度来分析。”“宋代钧瓷釉厚而匀,元代钧瓷之釉厚而垂;”“宋代钧瓷之紫弥漫全体,元代钧瓷之紫成物形;”“宋代钧瓷浓淡深浅皆浑然一律,元代钧瓷则釉浓处或起条纹,浅处仍现水波纹;”“宋代钧瓷有‘紫口铁足’露胎现象,元代钧瓷则没有;”“宋代钧瓷的‘棕房’,即缩釉棕眼孔洞破口四周,有褐色杂质颗粒,元代钧瓷则不存在;”“宋钧未施釉的底部会刷芝麻酱釉作为装饰,而元代钧瓷则没有这种现象;”“宋钧配制色釉,法用调和,不加研乳,故而颜料与釉汁未能十分熔合,经火乃现离合状态,形成特有的‘蚯蚓走泥纹’。”“而元代钧瓷其配制色釉之法,则调和后,再加研乳,颜料釉汁务令熔合,因此没有‘蚯蚓走泥纹’这种特征。”“也是因为釉水的调和性与流动性,导致釉层坠积现象不同。宋钧流动性不强,故而釉经常不到底;而元钧釉层流动性强,因此常常呈现坠釉至器物底部的特征。”“马爷你还有要补充的吗?”“都给你抢答完了!”马爷对周至翻着白眼表示不满:“还有一点你没说,那就是宋金两代的钧釉紫色是自然窑变形成的,元及元后基本都是特意用不同成分的釉料刷在瓷器不同区域,希望在烧造中营造出可观效果。”“也算是难为你们了,”王老爷子对两人的总结和周至提出的思路方法都比较认可:“接着说你们各自断代的理由。”这就是最考验文物鉴定的地方,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是器物特征非常明显,所有书本上叙述的特征都符合,那文物鉴定就不会那么艰难了。很多特征真到了你需要套在实物上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常常似是而非。比如现在这个小碗就是。周至再次将小碗翻弄起来:“这只小碗底部没有施加酱釉,这是元代特征,没有酱釉,自然就没有‘铁足’,可是它却又具备明显的‘铁口’的特征

请输入验证码验证才可阅读后面加密内容: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