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色“嘎呀河科技”,并非是采购自闽越同行或者各种洪门天地会字头。老家有人的好处,以一种极为微妙的形式体现着。“嘎呀河”是满语,本意就是“彩珠河”,古时“东珠”,就有从这儿出的,不过时光荏苒,珍珠的产值远不如养猪。康耀祖亲自领着人进山,路是相当的不好走,不比十几年后水泥路修起来,这光景没有越野车,富康进来直接抛锚都是大概率事件。普桑为什么被人津津乐道?就是老普桑具备牛逼到炸裂的通过性、适应性,只不过现在显得有些平平无奇,但在当年,土老板开这车是真能开回老家,而不是找个手扶拖拉机把车从坑里拽出去。“程爷,前面就是熊瞎子沟,往南再有五里路,那李胖子村就是了。”“行,这一路多亏康哥,让您受累了。”“这哪儿说得上,都是给南爷办事,应该的应该的。”对康耀祖的狗腿样,张浩程有点不适应。不过他并不知道康耀祖也有点不适应他,因为康耀祖总觉得张浩程身上的味儿不对,可又说不上来是什么。他总觉得张浩程有些面善,似乎是在哪儿瞄过一眼。一路到了李胖子村,这村落背山而建,院子连着院子,形成了非常密集的聚落。在东北很少有南方的那种独家村,原因很简单,气候环境决定的。大雪封山之后,就需要人和人共渡难关。“苦寒之地”放现在没啥概念,放建国前那就真是求生日常。现在山区的地能种,主要原因就是建国后的水利工程,沟渠水库是必备的,第一波粮食增产,就是因为水利。之后才是种子化肥。山体改造过的痕迹也相当古老,那种大集体时期的四平八稳结构,挺有年代感。本以为这里信号不好,所以准备了自家的卫星电话,结果没想到信号居然还行,估摸着附近哪座山头有信号塔。快到李胖子村的时候,张浩程用方言喊了几個人过来,康耀祖没听太懂,不过有一点他很确信,这帮人里面,除了沙城那边的方言,应该还有岭南的。有点像白话,但没有羊城那边正,更“村”一点。双方之间交流还会用上普通话,倒是让康耀祖听懂了不少。“程哥,要拉去大阪吗?”“这次不用,会有‘高丽仔’过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