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一组地面建筑。据碳同位素测定,距今约五千年,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房基一墙壁现存高达1米,为迄今为止国内同时期房基中所仅有。大量陶器中独具风格的双连壶,红陶黑彩,轻巧秀致。白衣彩陶出土数量甚多,色彩鲜艳,花纹图案多样,为大河村彩陶的一个特点。彩陶片上绘有各种天文图象,如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等。这一发现,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农业和古代天文学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如石制的斧、铲、刀、镰和蚌刀等的出土,高梁、粟和莲子等种子的发现,表明农业是当时人们的主要生产实践和生活来源。现在遗址上辟有复原陈列,再现了大河村居民的劳动、生活场景,为形容我国原始社会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位于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最著名的文化遗址之一。遗址文化层厚约 2米,最厚处达4米,自下而上分别是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中期。
自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发现这处遗址以来,这里已陆续发掘出一大批的石斧、石铲、石锄、石刀、骨锥、骨针等文物。仰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要数精美的彩陶,当时人们的生活用具均为陶质,有陶鼎、罐、碗、盆、钵、杯、瓮、缸等,陶器上的装饰图案非常引人注目,纹饰有宽带纹、网纹、花瓣纹、鱼纹、弦纹和几何图形纹等。 1961年3月国务院将仰韶文化遗址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