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场后世命名为“癸未大水”的中国东南部特大雨灾,所给东南各省带来的灾祸,尚不仅限于道光三年这一年。
道光三年,仅就督抚之任而言,几乎已经达到了清王朝的全盛之时,这年总督,直隶有蒋攸铦,两江有孙玉庭,陕甘有那彦成,四川有陈若霖,闽浙为赵慎畛,湖广为李鸿宾,两广则是阮元,河漕尚有魏元煜、黎世序、严烺三人,除云贵总督明山声名稍欠之外,俱是一时名臣。巡抚之中,安徽陶澍、山东程含章、河南程祖洛、陕西卢坤、福建孙尔准、浙江帅承瀛、湖南左辅,广东陈中孚,亦颇有声名于世。仅就督抚组成而言,即便是康雍乾时代,也很少有这般名臣云集的年份。但这样一个能臣济济的督抚组合,却并未给清王朝带来新的盛世,相反,道光三年却因为一场巨大水灾,成为了清王朝经济衰落的拐点。
道光三年的这场雨灾,席卷了北自直隶,南至浙江的数千里广袤土地,自该年二月至七月,各省均是大雨不止,即便年末雨量减少,许多江南田地,却也依然被积水浸泡,无法重新开始耕种,直到次年,水势方才减缓。这样一来,江南经济一时遭遇重创,不仅是粮米产量大幅下降,棉田同样全无收成,进而导致棉纺织业陷入停滞。糟糕的水情也让商品流通大幅下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进而导致了商业衰退。以彼时上海县记载而言,道光二三年均有水灾,可道光二年的水灾,各种方志均是一笔带过,道光三年的这场大水,却有着浓墨重彩的描写,可见这一年水灾何其严重。而由于水灾的影响,许多田地在不久之后也出现了土壤肥力流失,田亩减产的现象。一说上海等地稻田多有亩产可至三石之地,然而大水过后,亩产竟在数年内跌到两石,土地价格都出现了下降,江南本是清王朝经济根本之地,经过这样一场重灾,清王朝的收入情况也每况愈下。
验证码验证正确才能显示加密内容!
1次验证码通过可以阅读10页面
如果您是使用浏览器的阅读(转码)模式请退出阅读(转码)模式才能通过验证码验证!
使用验证码验证主要是防止机器人爬取及浏览器转码为您的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